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频小说 >大明第一臣 > 第八百七十二章 应天上空的眼睛

第八百七十二章 应天上空的眼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所以张希孟只是悄无声息,隔绝了各种势力,同时又适当给朱标提点,仅此而已。

这也就是北平的那一摊子,必须朱棣来做的原因。

不是放着太子不用,非要安排燕王……而是这个逻辑之下,并不能让朱标冲在前面。

就好像王阳明那么大名气,但是一辈子没有进入内阁,没有执掌中枢大权一样。朱棣在外面做得越好,动静越大,他就离皇位越远。

应天的这帮当官的,是不会放朱棣进京的,不然他们岂不是要被北平的那帮人取代了?

所以说,这里面有太多细腻的操作,里面充满了深邃的算计。

张希孟不会告诉任何人,外面的人也未必猜得出来。

皇宫和太师府,朱元璋和张希孟,绝不只是君臣相得,互相信任那么简单,光靠着友情,是没法维系两个人走到今天的。

这里面有老朱的雄才壮志,也有张希孟的心思细腻,巧妙安排。

或许有朝一日,翻开老朱的实录,再找出来张希孟的日记,对照着看,能从中猜出一些端倪。

好玩的是,对于朱标,张希孟基本采取了放养的态度,但是到了朱雄英这里,张希孟却是支持自己的爱徒,提点教导,甚至是从小栽培。

这又体现了张希孟的另一重算计。

朱标的储君之位,不需要什么怀疑。

但是到了朱雄英这一代人就不行了。

天下承平日久,储君无甚威望,只能靠着祖辈恩泽,坐上皇位,又能有多少威望?

所以说朱雄英在学问上下功夫,研究农学,取得一定成就,对他这个皇孙,是极大的助力……

儿孙两代,都被张希孟安排得明明白白。

把事情做到了这一步,而且还是不着痕迹,不动声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