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877章 暴怒的崇祯:群臣误朕!

第0877章 暴怒的崇祯:群臣误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刘鸿训只得委婉的说道:“陛下,国库银子不够啊。”

见朱由检还在生气,刘鸿训也只得详细给朱由检这个自以为当了皇帝就精通军略的军盲讲解下内幕:“陛下可有兴趣听一听天启朝时一些战事?”

朱由检也不傻,见刘鸿训这个时候还把话题往前朝牵扯,就知道自己可能说了些什么脑瘫的话,于是点点头:“说说吧,若有前人之故,本朝效彷亦无不可。”

大明管理,凡事若有前人故例,那么在发生类似事件可以直接彷照前例去做。

如今朱由检也想听听刘鸿训这个在天启朝做了那么多年兵部尚书的人有什么高见。

刘鸿训说道:“前朝时用兵颇多,对草原,对辽东,对安南等,其中有许多例子。”

“例如前朝收复草原,重开河套的察哈尔之战,我大明先后用兵五万,鞑靼与建奴联军十万。为此战,我大明花费足足百十万两,才在漠南支持起五万大军征伐。”

“又例如辽南阻击皇太极之战,我大明用兵两万,皇太极用兵五万,两万大军仅仅是在辽东地区阻拦皇太极援军,就花费三十余万两。”

“这些仅仅是战时花费。”

说着,刘鸿训又补充道:“陛下,前朝为了维持对草原的压力和围堵辽东,常年在辽东、辽南、大同等镇投入重金和大量火器。”

“以辽东军镇为例,每年需要白银二百四十余万两,还需各类火器百余门,粮秣另算。”

“而辽南每年也需用银百十万两,各类火器每年五十余门。”

“仅仅是辽东、辽南,就需要军饷三百五十万两,各类重火器百五十门,火铳火药无算。”

“若陛下要同时在三个地方开战,所花费军饷必然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三百五十万两!

朱由检听到这个数字都愣了,一年仅仅辽东辽南就三百五十万两的军费,还有甘陕大同呢,还有南北直隶呢。

天启朝时一年军费怕不是要七八百万两银子,为什么他们能在军费支出上花那么多钱?!

原来天启朝时用宝钞而非白银支付,而且天启朝岁入数千万啊,那没事了!

天启朝有的,崇祯朝没有,而让朱由检现在去学习天启朝那些东西,他也学不来。

君不见如今崇祯朝一年也就六七百万两银子了吗?

放在天启朝,连一年军费都凑不齐,这怎么越比越心酸了呢?

朱由检哀戚的想着,看刘鸿训的眼神有些幽怨了:你是在抱怨我这个当皇帝的不行吗?

刘鸿训看出了朱由检的不满,连忙跪地说道:“陛下,臣的意思是,一朝有一朝特色,天启朝有天启朝的特点,本朝有本朝的特点;因此本朝办事当以本朝的特色为主。”

那么问题又来了,崇祯朝的特色是什么?

或者说崇祯朝的政治特色是什么?

众人心思又活泛起来了,而朱由检脸色也好点了:“那依照刘阁老的意思,如今该如何啊?”

刘鸿训毫不迟疑的说道:“陛下高瞻远瞩,提出三条战略,臣以为当下应当走第三条战略,先打山东叛军!”

温体仁、杨昌嗣、施凤来默默看向刘鸿训,崇祯皇帝明明说的是要三线开战,到你这就成了三条战略了,可真是只知道谄媚献上的奸臣!

朱由检看向温体仁:“那尔等意见如何啊?”

温体仁当即说道:“陛下洞察万里,眼界非臣等所能及,三条战略谋划全局实在高深,可惜当今朝廷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先走第三条战略,平定山东再谈关外。”

杨昌嗣也是说道:“陛下的意思我等已然明悟,攘外还须安内,平定山东朝廷才有力量对外开拓。如此境界,陛下立意着实甚远。”

朱由检脸色好看了许多,嗯,这些个大臣不愧是自己简拔上来的帝党,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的确不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