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881章 气抖冷的崇祯,就是要亡国了,东林君子们也要党争

第0881章 气抖冷的崇祯,就是要亡国了,东林君子们也要党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那天下人会怎么想?

那些百姓士绅会不会觉得如今大明北边不下雨,南边发洪水等等这些天灾都是因为自己引起来的?

所以新政新法是绝对不能恢复的,哪怕仅仅是军队方面也是如此。

更何况新政新法是连成一串的,单拿军队来说,无论是军功田还是军饷制度等等,都不仅仅涉及军队,还有地方和财政等等,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朱由检不想干。

而大臣们其余的话,关于孙传庭和熊廷弼有可能是张好古埋下的暗子,这些人都在张好古麾下共事过不可信之类的,朱由检则是半信半疑。

说起在张好古麾下共事,这满朝大臣谁不是如此?

当年张好古宰执天下,按照这个说法那满天下都是大同贼党了,他还能在这当皇帝?

但如果说不信吧,一想想那些临阵反叛的军将,朱由检又不得不怀疑张好古是不是下了一盘大棋。

最后朱由检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先按住孙传庭和熊廷弼,大明人才多,不差这两个,经略甘陕的事,先让洪承畴去吧。

定下来后,朱由检立刻给洪承畴加兵部尚书衔,委任其为三边总督,总揽甘陕军政,负责清缴甘陕的流民起义。

随后刘鸿训又提出来一个问题:那银子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沉默了,朱由检也是哑然了。

之前大臣们互相攻讦,泼妇骂街式的进行党争,朱由检是选择性的听一半忽视一半。

可到了钱粮上,朱由检没法忽视了,同时他自认为也是懂军事的,对孙承宗提出来的一系列建议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选择一批强有力的懂军事的官员就可以了,毕竟有能力的大臣可以自己搞钱补贴军队,想什么让朝廷重金犒赏大军,有什么及时给足钱粮,还有什么军功田之类的东西,那就太不符合大明,也太不符合朝廷现状了。

这些东西,不都是大同社那些逆贼才搞的吗?

他们弄这些东西不就是蛊惑利诱吗?

军队效忠朝廷乃是天经地义,他们不应该自带装备干粮为了大明抛头颅洒热血好彰显自己的忠勇吗?怎么能跟朝廷谈钱呢?

一个个臭丘八境界真低!

太俗了!

身为大明皇帝兼儒家正统传人的朱由检对丘八大爷们专注于银钱,而毫无对朝廷效死的态度非常不满。

但朱由检也知道如今朝廷正是用这些丘八大爷的时候,哪怕不满也要等到以后再说。

所以目前身为大明皇帝的朱由检还是要考虑钱粮问题,哪怕再不想提,哪怕再想无视,都不得不重视这个严重影响了朝廷运转的缺钱问题。

如今崇祯朝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没钱,正是因为没钱才不能调动更多的大军平叛,正是因为没钱才无力赈济灾民,正是因为没钱朝做事才束手束脚...

没钱是大问题,崇祯朝不是天启朝,没有一年几千万两银子的岁入,崇祯朝一年只有三五百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如今全部花出去还不够,还要拆东墙补西墙。

实际上从崇祯三年开始,朝廷就已经入不敷出每年都是寅吃卯粮,朝廷的国库里是没有钱的,每年朱由检要从内帤里补贴很大一笔银子出去。

所以思来想去,朱由检决定开源节流一起来,并号召大家进行节流,最大的节流方案就是为了节约开支,朝廷将把每年给勋贵王公的银子都停了,大臣们也是不发俸禄了,

这个节流方案着实惊呆了大明的百官和勋贵,他们怨声载道,一个个确也不敢说什么,只能在暗里暗戳戳说两句,同时心里想:这崇祯朝是真的不如天启朝了。

遥想天启朝时大明多富裕啊,朝廷啥时候短缺过百官俸禄?

俸禄,养廉银,夏冬双季补贴,逢年过节的福利,可以说除了不让贪腐以外,没啥不好的。

但如果让勋贵和百官选,那他们还是会选崇祯朝,因为崇祯朝虽然俸禄少,但大家挣得多啊。

虽然这么说着,但大家还是在哭穷,向朱由检说各自的不容易,勋贵好歹有御赐的庄子有各自的商队可以赚钱,没了朝廷的赏赐依旧活得滋润;可大臣们穷啊,一个个除了家里那几万十几万亩良田,除了那些铺子商队,除了那银窖里的银子...

大臣们还有啥?

大臣们还剩下啥?

这么多正人君子,朝廷不给俸禄,这不是逼着大家伙摘掉面具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