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官界 > 第九十八章 发展蓝

第九十八章 发展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书记问:“花生是用来干什么的?”

有人说:“食用的。”

书记笑着摇头,说:“你们都是城市人,就知道花生可以煮熟了吃,炒香了吃。其实,花生最大的作用是榨油。我们的食用油就是花生榨的。我们这里全部种上花生,不就是炼油基地吗?不是炼石油基地,是炼花生油基地。”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虽也觉得牵强,却又不是没有道理。

书记告诉大家,镇政府与省城的某家企业联营建立了供给关系,由他们提供最好的花生品种,并负责收购,农民种多少收购多少。收购的花生再卖给厂家榨油。他说,农村不缺劳动力,农民不怕辛苦流汗。他们缺的是农产品流通,只要农产品流通,变成商品,换成钱,他们的劳动才有价值!他说,我们政府就是要想尽办法,让农民手里的农产品流通起来,让农民的农产品变成钱。

书记告诉大家,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现在,我们只是刚起步,今年,我们在这块地上做出成绩,取得经验,鼓舞了农民的干劲后,明天,就向全镇推广,争取在三年内,让全镇所有的旱地都种上花生,让边陲镇成为花生油的输出基地。这是农民真正得实惠的大事!当然,也是我们扶贫对象得实惠的大事!

记者们非常受鼓舞。

有人说,机关下来的领导就是不一样,眼界高,视野广,能力强。

有人说,这样,农民才有奔头。

张建中冷不丁插了一句:“人家会要我们的花生吗?”

书记笑了起来,说:“小张同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这边大面积播种,人家会要吗?人家要得了那么多吗?”

他说,这也是我开始最担心的问题,也是我与省城那家企业谈判的关键问题。最后,达成了一致,签定的合同。只要是我们种的是他们的品种,他们一概回收。目前,这一两年内,回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三年后,全镇的旱地都种上花生,他们还有没能回收的能力呢?

他说,我们不得不考虑得更远一些,如果,不仅是我们边陲镇的旱地都种花生,其他镇也种怎么办?农民是最现实的,知道种花生能有那么大的效益,他们会一窝蜂上。所以,今年底,明天初,我们准备建一座花生榨油厂,我们自己榨,我们自己推销,我们要打造一个边陲镇花生油品牌。

很激动人心的规划,很让人热血沸腾的规划。

采访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扶贫的范畴,边陲镇委书记利用这次采访还宣传了自己的宏伟蓝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