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清话事人 > 第138章 豆腐西施,掌握核心技术

第138章 豆腐西施,掌握核心技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所谓保商制度,

简单的说,

就是每来一条船,就由粤海关指定一家行商做保。

行商,是粤海关指定的全权

税款、货价,行商说了算。

洋船,洋人惹出任何乱子,一概由行商负责。

英商被收拾的没脾气,失去了一切话语权。

直到,

东印度公司的新任大班喀利,想为了争取“贸易自由”权,和粤海关掰腕子。

顺便说一句,

此时来广州的英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东印度公司的人。

这个庞然大物,对于商业利润有着巨大的胃口。

毕竟东方的茶丝瓷,只要运回本土,就是125%的利润。

抢手的很,从不滞销。

……

从江南地区运去的丝绸,就这样成为了受害者。

因为,

这个生意是先赊账,后付款的。

由于广东十三行是红顶子商人,地位超然。

江南的丝绸大户们,往往争着把货赊给他们。

待成功出口后,才能获得货款。

用后世的话讲,

账期太长的生意,都有不可控的风险。

江南的丝绸大户们,

就这样爆雷了,足足大半年,没拿到一两货款。

底下织户,生丝供货商,还有钱庄,

都失去了耐性,追着后面要账。

现金流断了,再有钱的大户都撑不住。

这玩意解释起来太复杂,就不解释了。

总之,

这是一个机会,适合下场搞事情。

而在信的末尾,

福成提及了一件小事,当年有个肆虐多省,刑部通缉,杀人越货无数的江洋大盗,

可能在苏州府藏匿出家。

口供来自潮州府大狱里的一个死囚。

此人曾经是这位大盗的心腹手下,后来分道扬镳。

2年前,

他曾在苏州府瞅见了曾经的大佬,未敢上前相认。

因为快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