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7章 兄弟谈心(3)

第7章 兄弟谈心(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当然,听得进沈尹戌的话,表明这位新任的国王,至少还很清醒。”董安于说道:“毕竟,助陈、蔡复国,足以彰显楚国的大度,也能为这位新任楚王赢得更多的拥戴。”

“可是——”赵鞅有一点想不明白,“据说,楚王要休兵止戈五年,为何去年却与吴国交战?”

赵鞅所说,是去年吴王僚命堂兄公子光率兵伐楚,楚王派令尹阳匄率兵应战。

“吴国主动发起进攻,楚国不得不应战。”董安于解释道:“再者,五年期限临近,楚王也不算违备承诺。”

“可惜,楚国本来胜券在握,不曾想,吴国太过顽强,竟能绝地反击,赢得胜利。”说完,赵鞅叹了一口气。

“此役充满戏剧性,值得认真玩味一番。”董安于喝下半杯茶,说道:“出征之前,楚国令尹占卜,所得结果不吉,于是向楚王提议不应战。司马却提出异议,说是依照楚国的惯例,应以司马占卜为准。”

除了这个理由之外,司马子鱼还认定,楚国实力比吴国强大,迎战吴国是上游对下游,楚国的胜算很大,不应该轻易放弃。令尹无奈,只得听从。再次占卜的结果是:司马带领部属征战,楚军增援,结果大获全胜。吉利。

令尹的职权虽大于司马,可是行军打仗仍是司马为主,不得已,令尹命楚军出征。吴楚两军相遇于长岸,史称“长岸之战”。

“不曾想,司马的占卜结果虽吉,他本人却战死沙场。”赵鞅语气遗憾的说道:“虽然如此,楚军大败吴军,也算是安慰吧。”

“无奈吴军英勇坚忍,智计神出。”董安于忍不住为楚军不值,“不怪楚军轻敌,只因吴军的主帅公子光太擅长征伐了。”

“要说楚军轻敌,却不尽然。”赵鞅说道。

“何以见得?”董安于一脸疑问。

“此役,吴军一艘名叫馀皇的大船被楚军抢夺。馀皇不是普通的船只,它既是吴国水军的主力船只,更是吴王诸樊在位时期命人打造的,对吴军意义非凡。所以,吴军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抢回去,这是可以预料得到的。”

董安于轻轻点头。

赵鞅接着道:“据说,令尹阳匄命楚军将此船移至岸边,并在四周挖沟渠,深至可见泉水,并在两旁修好隧道,用炭填满,埋伏士兵在此,静待吴军的到来。”

“原来如此。”董安于轻轻頷首,对赵鞅对此事的了解程度表示满意。“看来楚军也是有备而来。只是公子光并非凡人,他是诸樊的长子,不管出于公利还是私人感情,他都不能原谅此次失手。”

“向为主帅,公子光迅速做出回应——他召集吴国军士,号召大家重振旗鼓,并称,他是将领,丢失大船有罪,众人一同参战,回去也难免受罚,不如齐心协力把船夺回来,也算挽回一些颜面。”

“利害得失摆在眼前,显然,轻易服输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于是众人都发下誓言,一定要把船抢回来。公子光很聪明,他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激起众军士同仇敌忾,大家都发誓要夺回此船。为此,他们还定下计策,迷惑楚军。”

“三名勇士自告奋勇,愿为前锋,偷偷潜伏在馀皇附近。公子光带着吴军大部则聚集在不远处。”

“夜深人静,众人睡去后,公子光大叫:‘馀皇,馀皇。’伏在船边的一名壮士也回道:‘馀皇,馀皇。’如此三次,三名勇士分别回应。果然不出他们所料,埋伏一侧的楚军迅速出动,将三人杀死。”

“其余楚国士兵不胜其扰,恐吴人又来捣乱,于是纷纷出营,寻找吴人踪影。殊不知,此举正中吴军下怀,他们大喝一声,一拥而上,楚军被吓得抱头鼠窜。”赵鞅把结尾补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