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14章 跃跃欲试(2)

第14章 跃跃欲试(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清算旧怨,树立晋国霸主权威可说是恰逢其时。

于是,韩起、叔向提出,召集诸侯会盟。

由于此次会盟的特殊背景,叔向建议,此次盟会时机非常关键,意义非比寻常,要召集尽可能多的诸侯国,声讨鲁国。为此,晋国还向吴国发出了邀请函。

果然不出士文伯的预料,齐国已生贰心,拒绝参与会盟。齐国给出的理由是——只是清算鲁国,而非有诸侯国对晋国三心二意,所以没必要重温盟约。故此,齐国不会参与盟会。

闻言,叔向亲往齐国,动用三寸不烂之舌,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终于逼得齐景公承诺,界时定会如约前往。

归国后,叔向又向晋昭公提议,此次盟会,务要倾全国的兵力,向中原诸侯展示晋国的霸主雄风,否则,他们还是不把晋国放在眼里。

于是,晋昭公下令,动用兵车四千乘(按周制,一乘甲士3人,步卒72人),士卒将近三十万,在邾国南部举行盛大阅兵。

诸侯到来之前,晋军已进行两次排练,待到诸侯齐聚,晋军便树起旌旗,挂起飘带,仿佛大敌当前,马上就要投入激烈的战斗。整个阅兵仪式威武雄壮,声势浩大,各诸侯均被震慑,纷纷表示臣服。

最终,由晋昭公主持,周王室派出刘献公参会,齐候、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共十二国,齐聚一堂,在平丘举行会盟,史称“平丘会盟”。

“兴师动众的结果,勉强才算是给了鲁国小小教训,就这,还是太傅据理力争的。”赵鞅摇头。

“鲁国不仅侵占莒国,还派兵侵扰邾国,两国国君在盟会上大吐苦水。”智跞说道:“为此,鲁国国君专乘来到绛都请罪,我国国君却避而不见。”

“两个小国已经哭诉,国家都快灭亡了,前来会盟都拿不出象样的贡礼给到盟主。此情此景,谁能不为之动容?”赵鞅感慨道:“国君不见鲁国国君,情有可原。”

“正是。”智跞点头赞同,“太傅辞谢了鲁国国君后,鲁国君主还派出随行使臣前来,谁知他却出言不逊。”

“哎——”赵鞅又叹了一口气,“简直可说是蛮横无礼。说是我国国君听信蛮夷的伎俩,为此抛弃兄弟,鲁国无奈,只得被动接受这样的结果。”

“说得好像鲁国被冤枉似的。”智跞一脸的不以为然。

“欺凌弱国是不争的事实,活人祭祀祖庙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知鲁国是从何处得到的底气,竟威胁起我国?”赵鞅一脸鄙夷。

“好在太傅能言善辩,否则——”智跞没把话说完,只一味摇头。

当时,叔向听到鲁国使臣的话后,一脸不悦,他阴沉着脸。

“寡君有兵车四千乘,兵强马壮,士卒英勇,即使不以正道行事,亦是令人生畏,何况讨伐不义,保护弱小,本是盟主的权利责任,谁能抵挡?”

“牛虽瘦,比之猪,仍健硕不少,猪竟敢不惧?鲁国内有南蒯之忧,并非一片和谐太平。只要晋国号令诸侯,不需悉数出动,只要发动莒国、杞国、邾国、鄫国讨伐鲁国,鲁国定难全身而退。不知使臣以为如何?”

还原当时的情形,想像那样的画面,鲁国使臣再巧舌如簧,也绝不敢作声。

“虽说说服了鲁国,最后却只是把鲁国正卿季孙如意带回我国而已,并未对鲁出兵,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赵鞅挠挠脑袋,十分困惑。

“不仅如此,那次会盟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还听凭郑国执政为减轻贡赋讨价还价。”想到此,智跞仍是愤愤不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