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29章 一波终平(1)

第29章 一波终平(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说完,二人又说些野史趣事,军中逸闻,算是为今日的会面做个简单的收尾。

然而,萦绕在读者心头的疑问却没有得到解决——师徒二人提及的晋国出兵征战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何事需要惊动晋国出面周旋?

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转移到宋国内乱。

华亥、华定、向宁等人逃亡陈国之后半年,宋国政局如水,一派祥和。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两个人的矛盾推动着整件事情朝着未知的方向失衡进而失控。

这是一起“兄弟阋于墙”的老故事,故事发生在平定“华向派”的大功臣——司马华费遂的家。

华费遂有三个儿子:华䝙、华多獠、华登。最聪明多才,智武双全的是幼子华登。偏偏华登和叔叔华亥走得很近,参与了劫持“国君派”的行动。宋元公杀害人质,攻杀“华向派”时,华登不得不仓皇出逃。

为了争取更多外援,华登半途改道,没有跟随叔叔逃去陈国,而是选择了吴国。

长子华䝙现任职少司马,虽不如三弟天资高,却也老实本分。俗话说得好,生儿育女犹如肉摊选肉——瘦的总会搭些肥的,一来营养均衡,二来方便摊主售罄。

已经有了两个聪明伶俐的儿子,老二华多獠自然要与众不同。他任宋元公的御士,职位虽不及兄长,却因服侍国君,地位非同一般。抛去职事不说,他性格乖张,好嚼舌根,平素最喜搬弄是非,又兼品行不端。

已经失去第三子的华费遂,虽是镇压反政府武装的功臣,可是却很难真正享受胜利的荣耀。三子一走,大子和二子的矛盾立马凸显。

三观不一致的两人,本来就话不投机,父亲最疼爱的三子一走,父亲的爵位财富将由二人继承,难免令人心思浮动。二子自知才干不如老大,正的玩不过,只好别寻歪门邪道。

华多獠很狡猾,他充分利用自己身为宋元公心腹的优势,在国君面前诬陷自己的哥哥。他说,三弟华登和大哥向来要好,三弟一走,大哥很是牵挂,时时想着把他接回来。

宋元公开始不信。毕竟少司马的为人他多少了解,他跟华亥他们没有什么瓜葛,如果有,凭他手上执掌的兵力,大可以在华登逃亡之前就伸出援手。可是从两派内斗开始,华䝙从来没有帮助过“华向派”,没理由这个时候倒戈。

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华多獠日讲月讲,宋元公开始半信半疑。毕竟人家是兄弟,知道的内情肯定比君对臣了解得多。很可能华䝙心疼自己的弟弟流亡在外,想要将他迎回也不定。

“谎言重复一千遍即成真理”——最终,宋元公采信了华多獠的说法。但是顾忌到司马已经痛失一儿,不想做得太绝,宋元公命亲信向华费遂的心腹暗示,华䝙可能有异心。

华费遂接到消息,马上就做出判断,肯定是二子在背后捣鬼。可是国君既然已经派人提前传话,就意味着,华䝙叛徒的身份已定,无法更改。君臣二人商议过后,达成共识——找个理由让华䝙去打猎,顺便将其驱逐出境。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二人都觉得愧对华䝙,于是拼命补偿。不是宴请就是追赠财物珠宝,华䝙身边的侍从也受赠颇多。这一系列动作很快便引起华䝙谋士的警觉。华䝙是司马的孩子中最中庸的一个,一向循规蹈矩。这样的孩子,爹娘放心,不必特意留心,素来没人疼没人爱,怎么最近如此受宠?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华䝙的谋士张匄找到司马华费遂的心腹,以命相逼,对方终于道出真相。张匄一听,马上就要杀华多獠,被华䝙强行制止。

如果杀死华多獠,华䝙也难免一死。这样一来,父亲就成了孤家寡人——两个儿子被杀,一个儿子流亡异国。华䝙不愧是长子,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很快冷静下来,做出妥协:自己悄悄的离开,以此息事宁人。

临行前,华䝙准备向父亲告别。也是合该出事——此时,华多獠正为父亲驾车。不仅如此,华多獠还提前得知,大哥就要远走。眼看最大的对手就要消失,他得意忘形,恶语相向。

这下不得了,张匄连同华䝙的几名亲信,一怒之下杀死华多獠,并且劫持了华费遂。

事态急转,一个不凑巧加上若干冲动,华䝙被逼到绝路——顺华多獠所愿,他派人联络华亥、华定、向宁、华登等人,要他们收集人马准备攻城,他会是他们忠实的内应。

华登远在吴国,山高水远,还未及回应。华亥、华定、向宁等人,闻风而动,一周内就赶回宋国。“华向派”里应外合,准备充分,“国君派”节节败退,凭借城墙坚固,边打边退,勉强支撑。

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起整座丛林的气流变化。一对兄弟的矛盾,引发一个国家的危机。

如果宋元公先弄清实情,再做定论,华䝙不用受冤,不受冤则无怨气,也不用出走,更不会发生不可逆转的事情。或者了解清楚之后,华多獠被训斥或流放,此事也算圆满。

这一阶段,因为宋元公的无知刚愎,“国君派”陷入险境。

停战过后,双方僵持。与此同时,都在积极寻求外援。

五个月后,事态扩大。赵鞅和董安于接到消息,说是吴国和齐国都参与进来了。

吴国是华登搬来的救兵,齐国则是宋元公请来的援手。

形势演变为:“华向派”+吴军 PK “国君派”+齐军

公子城本已收拾行囊准备归国,还没来得及出发,就收到消息,说是两国卷入其中。他第一时间将此事报给赵鞅,赵鞅转而告知晋君。晋顷公年幼,自然要与六卿商议。

“公子城向我国求救,望能派出军队支援宋国,不知众位爱卿以为如何?”晋倾公问道。

“自然是要出手相救。”中军元帅韩起说道。

“如若要救,不仅我国,还要发动诸侯国一起。”中行吴提议。

中行吴话音刚落,众人都沉默不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