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38章 鸡父之战(2)

第38章 鸡父之战(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因为临行前,吴王已许下承诺:按照即定路线冲锋再折返,顺利归来者,可赦免其罪,恢复自由身。

为了自由,这些死囚斗志昂扬,跃跃欲试。

他们冲向三国军队,对方马上被吓懵了。定睛一看,原来吴军派来的前锋竟毫无章法,赤手空拳,于是人人冲上前抓俘虏。要知道,在战场上,将士立功算的是杀敌个数,抓的人多了,得到赏赐也就相应增多。

三国军队的做法,正中吴军下怀。

死囚们拼命奔跑,挣脱三国的追击后,他们被要求返回固定的地点,目的是引诱三国进入吴军的伏击圈。

三国军士汹涌而至,吴国的三支队伍埋伏已久,如饥似渴。他们迅速反击,把三国军队打得抱头鼠窜。

结果,胡、沈两国国君被俘,陈国的领军大夫被擒获。

这还不算,吴军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除了首领,他们把三国的俘虏全部释放,并告知,他们的国君已被杀。这些死里逃生的俘虏,一个个被吓得心胆俱裂,侥幸逃回,迫不及待的向盟友释放他们的恐惧不安——“我们的国君死了,大家快逃吧。”

这些被释放的俘虏并非随意奔逃,而是吴军在后监督,驱策他们往许国、蔡国、顿国三国冲去。他们的恐惧随着他们的身影传递给了另外三国的军士,他们闻之军心登时大乱,精神已近崩溃。

这还不算,吴军在后,擂鼓轰轰,旌旗飘飘,喊声震天,扬尘而来。前有盟友狼狈不堪,后有追兵气势汹汹,楚军又躲在阵后迟迟不出,让这些羸弱的小弟在前挡箭送死,谁还肯坚守?三国军士很快溃不成军。

躲在最后的楚军如何收场?小弟们都四散逃离,大哥的盾牌已然破碎,吴军已近身,哪里还有时间犹豫,只得匆匆撤退,保存实力。

此役,以吴国大胜终结。州来,时隔四年,重回吴国的怀抱。

然而,战役还未结束,有个小尾巴遗留在后。

吴军大胜后,居住在郹(音‘桔’)地(今河南新蔡)的一名女子派人前去通知吴军,要吴军去往郹地,她会打开城门,让他们尽情掳掠。吴军开始不信,以为是个阴谋,得知女子的身份后才深信不疑。

原来,这名女子是被废的楚国太子建的母亲。郹地是她的故乡,她与楚平王虽育有一子,却因无媒妁之约,算是定的私情。儿子是太子,这一切显然不是问题。可是儿子被废,一切变得不同。她在楚国再无立足之地,被遣送回故乡。

可以想象她的愤怒、怨恨、不甘。可是一介女流,如何对抗高高在上执掌生杀的楚王?只得含恨认命。

不想天赐良机,楚国与吴国的交战地距离她的居住地不远,于是,她决心抓住机会,使尽全身力气做可能性最大的报复。开城迎敌就是她能想到的伤害楚国的最大极限。

送上门来的肥肉,吴国怎会拒之门外?他们派军士去到郹地,掠得宝物美女,满载而归。

最后,太子建的母亲请求吴军将她带走。吴军将她及随从带至居巢,安置好便扬长而去。

楚国司马薳越率领一干士气低落的歼兵败将正在撤退路上。听说吴军攻破郹地,立马分兵前去追赶,奈何吴军走远,竟没追上。坏消息接踵而至——太子建的母亲被吴军带走。

眼看追吴军已经来不及,君王的夫人又被掳走——显然他们并不知道,太子建的母亲是自愿走的。形势急迫,在两国交战,己方已经输的前提下,怎么看,司马都会判定,人是被吴国掳走的。

正是这个被误解的事实,成为压倒司马薳越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战而败,还被对方掠走夫人(虽是已失宠的,毕竟有失楚王脸面。),司马难辞其咎,有何面目面对楚王?

楚军一路南向,行至薳(音‘伟’)澨(音‘市’)(今湖北京山),司马薳越自缢身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