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27章 怀璧有罪(3)

第27章 怀璧有罪(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诸侯各国各君各代表心情各异——

无关是非者,例如邾国、莒国、曹国,国小力弱,为之称快。本着能省则省的持国原则,不用出钱不用出兵,一场战事消弭于无形,他们是乐见其成。

同样无关是非,郑国、宋国、齐国的想法又不同。

郑、宋两国是晋国的拥护者。晋国多年没有组织诸侯会盟,各诸侯国之间强欺弱,大凌小,大有国在,两国亦不能幸免,时常被裹挟其中。

若是晋国能重拾昔日的雄风,他们便能继续狐假虎威,做个二流强国,安稳度日,不失为好事一桩。

所以,晋国出尔反尔,他们非常失落。

齐国则不同。

晋昭公初登大位,齐景公到访晋国,两位国君一起玩投壶游戏。从那时起,齐国意图称霸的野心就露出端倪。之后的“平丘会盟”,齐国是被晋国威逼胁迫才勉强出席。

所以,晋国出尔反尔,齐国暗地里高兴得手舞足蹈。失去主心骨的众诸侯,对霸主的渴求在晋国身上得不到满足,难道不可以移情于他国?齐国好歹也是东方大国,资历实力都是响当当的,绝对是代替晋国庇护诸侯的不二选择。

失望之余愤恨不已的当属唐侯、蔡侯。他们满怀希望而来,却在最后关头被放了鸽子。当初,他们哭哭啼啼去到晋国,亲自面见晋定公,亲耳听到确定的喜讯。来到会盟现场,各国齐聚,眼看就要秣马厉兵剑指楚国,报三年被羁之仇。

万万没想到,箭已搭上弦还能临时撤回,一个堂堂大国君主许下承诺竟能轻易反悔。可是,国小力微,除了被动接受既成事实,他们还能如何?

“召陵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晋国召集诸侯召开的最后一次盟会,正是这次盟会,成为晋国霸权崩溃的标志。诸侯各国都看明白了,晋国已经无心担任中原诸侯之长,晋国公室威望扫地,政出卿族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文公流亡归政后,历经襄公、景公、悼公苦心经营成就的霸业,经过平公、昭公、顷公、定公用心糟蹋,晋国在中原的影响力滑入深渊。

从这天开始,齐国、吴国、越国轮番上阵,在中原的政治舞台上粉墨登场,轮流坐庄。

话说两位被愚弄的失意君主,草草敷衍完此次集会后,马不停蹄的又踏上求助之路。

这一次,他们总算找对了人。

要说这些年最不想楚国好的是哪个国家?毫无疑问是吴国。双方你来我往多年,尤其是最近的十来二十年,吴国是赢多输少,自信心空前爆棚,早想跟楚国来个你死我活的搏杀。

再加上孙武、伍子胥的加入,吴国更是如虎添翼。吴王阖闾是憋着一口气,恨不得除楚国而后快。

就这样,三国一拍即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在这场战争即将爆发之前,有必要回顾交战的背景,以便事后看清胜负的根源。

自从徐国和钟吾国被灭后,吴国伐楚就提上日程。不料,孙武和伍子胥都提出了异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