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29章 兵临汉水(1)

第29章 兵临汉水(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至少对待士鞅和中行寅的态度,你俩是一致的,已属难得。”董安于说道:“过去种种,譬如昨日已死;未来种种,仿若今日新生。识时务者为俊杰,过去只能回味,千万不要眷恋甚至沉迷。”

“我明白师傅的意思。”赵鞅用力点头,说道:“我和他都不是吟风弄月的书生墨客,我们有各自的使命前程,这一点我从未忘记。”

“如此便好。”董安于颔首,接着说道:“晋国霸权虽在,人心已失,公室衰弱只会加剧。诸侯已然看清,你也应该明白,未来是各卿家的角逐,万不可掉以轻心。”

“我已经抛弃幻想了。”赵鞅站起身,环顾四周,重新坐下,“未来,不只士氏、中行氏,或许魏氏、韩氏、智氏都是敌人对手。”

“正如游吉所说,‘不始乱’,不要首先发动祸乱。至于其他——”董安于低头一想,说道:“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会发生的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赵鞅轻轻点头。

“依你看,楚国若要报复蔡国,事态会如何发展?”董安于问道。

“要么蔡国被楚国灭,要么蔡国向外求援成功,苟且得生。”赵鞅说道。

“你倾向于哪一种?”董安于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给赵鞅模棱两可的空间。

“嗯——”赵鞅犹豫半晌,低头又抬头,皱眉又舒展,终于得出结论,“后者吧。”

“有何依据?”

“蔡国曾被楚灵王灭过,楚平王又令其复国。照理说,儿子不能违备父命,所以,至少现任楚王不会再灭蔡。”赵鞅细细分析道:“蔡侯受楚国令尹之气,无端受困三年,此仇不能依靠我国得报,必定别寻他国。无论如何,定要泄愤才算。”

“依你看,他将求助哪一国?”

“当今之世,有能力与楚国决一雌雄者,无非我国、齐国、秦国、吴国。”赵鞅逐一点名,“我国不用说,已然放弃;齐国与楚国无怨无仇,没必要招惹麻烦;秦国是楚国的盟国,如今又是姻亲,又无摩擦矛盾,绝不可能助蔡伐楚;只有吴国,既有实力,又有动机。”

“嗯,说的不错。”董安于点点头,说道:“吴国蓄势已久,想来定不会辜负这个机会,对楚国发起攻势。”

“假若吴国赢得胜利,不知会对两国未来局势影响如何?或是依旧你争我夺?”赵鞅不禁发问。

“那要取决于吴国有多大的野心,楚国出多大的纰漏。”董安于不置可否。

“我总有隐隐的预感,两国已到必须决出胜负,你死我活的关头。这几十年来,双方交战无数,吴国越战越勇,屡有斩获。反观楚国,大小城邑丢失不少,这五六年来更是被吴国弄得筋疲力尽,颓势尽露。”说完,赵鞅直摇头。

“吴国三分军队,轮番出击,夷地(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附近)、潜(今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东北)、六(今安徽省六安市北)三地,时常被侵扰。楚国已经疲于奔命,难顾首尾。长此以往,怕是终究会归属吴国。”董安于说道。

“没落的中原霸主只能做个观旁者,冷眼看吴楚角逐了。”赵鞅的语气难免失望。

“难不成还参与其中?是援楚还是助吴?”董安于调侃道:“真的手痒,不如请求率兵征战鲜虞。”

“建功立业的好事,怎会落到我的头上?”赵鞅自嘲道。

“士鞅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董安于笑着说道:“被中行寅的一番巧言令色蛊惑,依此劝服君主改变盟会议题。既然说了,就要做到。”

“盟会上,他与卫侯相谈甚欢,想必联合卫国伐鲜虞已经提上日程了。”赵鞅猜测道。“无论如何,他也算是言出必行了。既为中行寅圆了谎,又为自己谋取了功名,两全其美。”

“吴楚之战一触即发,我国却忙着对付北狄。”董安于摇头说道:“不知该庆幸免于大战,还是要为战线收缩,中原已不是我国重心而难过。”

“不管愿不愿意,我国已不是中原角逐的主角,楚国的实力也难当中原霸主重任。拭目以待,等着新的国家肩负这项使命吧。”董安于感叹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