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30章 兵临汉水(2)

第30章 兵临汉水(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对我军形成合围夹击。”夫概接过伍子胥的话,面色凝重的说道:“我军可是孤军深入,楚军有人事地势的优势,情势对我方是大大的不利啊。”

“如果走寻常之道,从方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入楚境,一马平川,有利于大军摆开阵势,齐头并进。劣势却是,给了对方组织兵力的时间。我军没有数量上的优势,此举无疑是自暴己短。”

略作停顿,夫概继续道:“如果选择奇绝险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山势崎岖行进缓慢不怕,只要精兵强将先到,楚国也会慌乱失措,出奇制胜的目的已达。只是万一楚军有备而来,我军怕是——”

“所谓奇者,必伴以险。既要浑水摸鱼,又要万无一失,未之有也。”孙武摇摇头说道。

众将都不说话,眼睛齐刷刷看向吴王。

吴王低下头,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他的眼睛盯着地图,脑袋加速运转。

地图上显示,大隧位于东面,两面是峡谷,冥阨位于西面,在桐柏山脉的五岭峰和凤凰山之间。两关一东一西遥遥相望,平行并排。

若论险要,冥阨更胜一筹。冥阨有个俗名叫“恨这关”,有一段道路狭小,两旁岩石陡峭,仅能容一人通行,也称“一线天”,是天下要塞之一。

位于两关之间的是直辕,位于鸡公山南面的峡谷,从地图上俯视,它的位置稍微靠后。

三关成犄角之势,相互策应,互为支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想要合围,地利不允许,只要守住,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往南入楚,通常从方城南下。三关也能深入楚地,其交通要道的地位与方城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三地险要迂回,容易潜伏,只要足够机智,注意隐蔽,敌方的探子很难打探到行军消息。

从三关入楚,路途虽艰险,一旦越过障碍,既可往北去到方城,一路道路平坦,也能往南入楚,往西则直逼郢都。

至于说楚军的应对,如果不出意外,楚国的主帅仍是囊瓦。据吴王与其交手的经验来看,其人刚愎自用,倨傲自是,听不进他人的建议。

如果要前后包抄吴军,前军即在汉水驻守的一定是囊瓦。包抄者要迂回到吴军身后,还要集齐军士,耗时费力,能够承担这一重任又能得到楚国令尹信任的人,据吴王的情报来看,应该没有。

得到令尹信任的大都智浅才疏,有才者令尹又容不下,二者兼备者,暂无。

综合来看,吴军要想取胜,奇袭胜算最高。趁着楚军没反应过来,仓促部署,急急应战,就能抢到先机。既是用险,核心战术一个字——“快”!快速出击,一击即中,决不能拖泥带水。

而今的情势,如搭在弦上的箭,吴军已无退路。两相权衡,求全不如用险。就赌老天爷助吴不助楚,赌楚国令尹好大喜功,赌速战速决如愿以偿。

思想的交锋终于有了结果,吴王抬起头环顾四周,眼神坚定,神情严肃。“就用孙将军的奇计,弃舟登岸。由夫概率领三千五百精兵为先锋,星夜疾行,全速赶往汉水东岸。其余人等,明日天亮用过早饭,收拾整束,将战船拖行隐蔽后,速速赶上先头军士。”

吴王话音刚落,一众将领声音洪量整齐划一的应道:“谨遵王命。”

这是一着险棋,从弃舟开始到三千五百名先锋深入,处处危机四伏。更令人不安的地方在于,这跟以往吴楚对决大相迥异。

从前,只是围绕淮河沿岸的某个部落小国的归属小打小闹。进则行,不进则退。楚军也没想到借一两次战役要吴军臣服,吴军也不可能凭借一两次胜利就能对楚军造成致命伤害。

这一次,去到楚国腹地,又是舍弃吴军最擅长的水战,说是背水一战决不夸张,说是孤注一掷更确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