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35章 柏举之战(3)

第35章 柏举之战(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如果有如果的话,残存的楚兵中有个有威信又兼头脑冷静的将领站出来主持大局,临河不渡背水一战,估计楚军的损失不会那么惨重。可惜没有如果,恐惧压倒常识,败军之卒仍难逃劫难。

正在此时,楚军主力兵败的消息传到沈尹戌的耳朵。他当机立断,率领部属兵马从息邑(今河南息县)赶来应援。军情紧急,不敢有丝毫懈怠,大军昼夜不停,众将士心急如焚,恨不得立马插上翅膀飞到同伴身边,解救其于水火之间。

前方战事不停,侥幸过河的楚军踉踉跄跄的来到河对岸。他们身心俱疲,又渴又累。肚子饿得“咕咕”叫,手脚发软,已经迈不动步伐,填饱五脏庙升至当务之急。尽管惊魂未定,却不得不着手寻找开阔平地埋锅造饭。他们在雍澨(今湖北京山县境)停留,倒米入锅,生火烧饭。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一步输,步步输,人心散,地利失。此时的楚军,天都不助,不怪吴军运气好。

夫概率兵赶到对岸时,楚军正准备吃饭。看到吴军,哪里还有闲心用饭,又开始逃亡之旅。于是,吴军施施然的坐下,慢慢享用敌人亲手炮制的热气蒸腾的米饭。饱腹之后,抹干嘴巴,拿起武器,继续追赶楚军。

一边是饭饱力足,一连是脚软心慌肚子空空,结果自是不言而喻。

就在此时,沈尹戌率部赶到,双方展开激战......

楚国郢都。

按照计划,预计会有二十万大军参与此次战役,本该信心满满,踌躇满志才对。可是对手是吴国,近十年来楚国对吴少有胜绩,所以,朝野上下仍是忐忑不安。

再加上事先没有收到任何风声,吴军突然窜至汉水东岸,如同盗贼从天而降出现在家门口。速度之快,如同晴天霹雳,不及掩耳,更人令人惶恐不安。

沈尹戌部先出发,令尹囊瓦所领军士随后抵达汉水西岸。按照原定计划,囊瓦负责牵制吴、唐、蔡联军,确保其不能渡河,保持警戒即可。待沈尹戌完成任务绕到吴国联军身后,至少需要七至十日。

不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前方探子来报,令尹所率部属已渡过汉水与吴国联军展开激战!

沈尹戌前脚刚走,可能刚刚离开楚境,怎么令尹就跟对方交战了?难道是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发生,以至于不能遵守约定?沈尹戌知道这个变化吗?令尹可曾派人告知?

就算有什么突发状况,也应是吴军急不可耐的强渡汉水,令尹不得不应战。不太可能......令尹主动前去吧?毕竟,隔着汉水,双方对峙,我方何来特殊状况?

各种猜测让楚王十分困惑,朝中上下也议论纷纷,到底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转念一想,就算临时更改了应敌之策,楚国的兵力仍占据上风,区区三万吴军,何足为惧?

渐渐的,一切恢复如往常。楚王安心呆在宫内,只待捷报来传,凯歌奏响。

只有一个人愁眉不展,恐惧焦躁,心乱如麻。

他清楚的记得,父亲亲口告诉他,令尹已经承诺,以逸待劳。无论如何,没接到父亲的传书之前,一定会老老实实守在汉水一侧不动如山。

绝不可能是父亲主动要求更改对策,也不可能父亲掉头刚走就发生什么重大的军情,沈诸梁的直觉大声呐喊:要出大事!

果不其然,很快传来战报——令尹所率部与吴国联军三战皆北!消息传到郢都,整个宫殿的气氛像凝固了似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悲凉惊惶从头到脚笼罩沈诸梁的全身,不安在心中扩大弥漫,溢出身体。三万人的吴军加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蔡国、唐国军队,竟然能把十多万楚军击败,而且是三战三胜,这是何等锐不可挡排山倒海气壮山河的气势?

楚国不是中原小国,而是曾经的中原霸主,尽管风光不再,也不至于沦落到被区区三万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吧?究竟从何时开始,楚国竟如此不堪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