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44章 重返郢都(4)

第44章 重返郢都(4)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假若吴王能以身作则,约束左右,郢都还能继续坚守。接着便以此为依托,收拾人心,笼络楚民,蚕食鲸吞,未必没有拿下楚国的一天。”

认真分析过后,韩不信又道:“吴国积蓄多年,方有此一役,又有孙武、伍子胥两位能人相助,为何不暂歇矜骄之心,从长计议,扩大战果?吴国与楚国的摩擦一日甚过一日,为的不就是把楚国的领地收归己有吗?”

“吴国拿不下楚国。”赵鞅斩钉截铁的说道。

“有贤良筹划,军士威猛,兵器锋利也不行?”韩不信问道。

“不——”赵鞅的表情很复杂,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点头。

“吴国的确国力强大,历任吴王个个心怀称霸中原之志也不假。只是......大都急功近利,少有十年大计,所以......拿不下楚国。”魏取的语气中透露着惋惜。

“深得吾心。”赵鞅点点头,十分赞同。

“若我是吴王,有称霸中原之心,只有两条路——”韩不信低头想了想,“要么西进,要么北上。”

“西进就是与楚竞逐,北上就要与齐遭遇。”魏取看了看韩不信又转向赵鞅,问道:“若二位是吴王,当作何选择?”

“西进虽艰难,却不失为最务实的一条路。”韩不信说道:“齐国虽好对付,再往西就是诸侯小国,再来就是我国,困难重重。”

“想来经历此番大劫,楚王一定会吸取教训勤勉持国,励精图治。吴国呢......已经失去一次绝佳的机会,将来不会再有。所以——”赵鞅顿了顿说道:“未来,北上恐怕是不得已的选择。”

“无论如何,吴国的称霸之途都是山长路远,绝非易事。”魏取总结道:“对吴国而言,我国这位曾经的诸侯霸主对霸权的淡漠可称得上是他们北上最大的动力,齐国内部的大族内讧相互掣肘也是吴国的胜算依据。”

“可惜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韩不信又是摇头又是叹气。

“看来我等还是对吴国寄予厚望,执一腔爱国热忱,就是希望楚国不济。”赵鞅的语气充满自嘲。

“吴国毕竟是我国扶持的,看着它一天天强大,像自己养的孩子。偏偏又和我国的死敌针锋相对,看着实在让人解气。”魏取说道。

“是啊,想想从前楚国给我国制造了多少麻烦?会战几次,大小战役无数,持续近百年。父辈对战事的抱怨至今仍历历在目,实在不想我辈沿着旧路再走一遭。”说完,韩不信站了起来,松松筋骨重又坐下。

“话虽如此,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赵鞅感慨道:“高祖父和爷爷曾经引以为傲的霸业,葬送在我辈之手,仍是憾事。”

“事难两全,未必是遗憾。”魏取话锋一转,说道:“节省下来的国力,可与北狄戎国争个高下。拓展国土,向北扩张,不失为好事一桩。”

“也只能往前看了。”韩不信无奈道:“鲜虞之战,我军所向披靡,士氏和中行氏又可表功封地,可喜可贺。”

“战胜鲜虞本非难事,之前不过是因为轻敌傲慢。但是——”赵鞅想一想,说道:“要想完全令其臣服恐怕也非易事。”

“想不了那么长久的事情了。”魏取轻轻一笑,说道:“晋楚争霸,耗费多少人力物力,结果仍只落得个和解订约相安无事的结局。早知如此,当初何必争得头破血流?还不如一开始就握手相谈,划定界限,井水不犯河水,省力节用。”

“早知三日事,世上无贫者。”韩不信说道:“今日之情势乃昨日抉择之结果,明日之事又是今日所行的延续。行过即是,无从反悔,只得坦然接受结果。”

“表兄说的是。”赵鞅用力点点头,“好比当初我国扶持吴国,不过是想依靠他牵制楚国,何曾想到我国与楚国弭兵?楚国已非劲敌,说不定吴国日后会与我国执成水火,对吧?”

“难道因此就否定当初的援助不成?非也!当日之决策解决当日之困境,无人能承诺奏效多久。更无人能预见未来,定出个万古不变放之四海皆准之政令,一劳永逸。”

“两位所言极是。”魏取连连点头,说道:“既是如此,我等凡夫俗子又何必忧心忡忡?辜负了眼前的大好风光,岂不可惜?”

赵鞅会意,立马站起身,看向韩不信,三人遂往外走,迎向晴空白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