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7章 诸侯皆叛(3)

第7章 诸侯皆叛(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郈邑人一听,大惊失色。远走他乡断然不能接受,齐国军士又来,眼看是没得选了,怎能坐以待毙?这是关乎生存危亡的大事,可不能等闲视之。

于是,愤怒的百姓冲到侯犯的门前,抢过他一早准备的盔甲,围堵侯犯。面对突如其来人多势众声势浩大的抗争,侯犯吓得面如土色。

此时,驷赤又扮作救危扶难两肋插刀的好兄弟,站在侯犯身旁,横眉竖目,手上还搭把弓,拔出一支箭,指向人群。原本同一阵营,转眼敌我对垒。侯犯只身一人,对面则人潮汹涌,杀声震天。敌众我寡,侯犯已然没有选择。

一旦箭飞出去,不管是否射中人,双方的冲突立刻就会爆发。可以想见,侯犯定是转瞬间就被人群淹没,死无葬身之地。

众怒难犯——恰如其名,一干愤怒的郈邑人正在为难侯犯,在此剑拔弩张,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侯犯立即制止了驷赤的行为,请他把弓箭放下。

与此同时,侯犯主动服软,向众人保证,不再将郈邑与齐国交换,只求郈邑人放过他,让他离开。郈邑人与他并无冤仇,既然切身利益不再受损,他们也乐得做个好人,不再为难他。

侯犯既然要走,身为患难与共的兄弟,驷赤自然也要追随。两人决定前往齐国的宿邑。驷赤自告奋勇走在前,侯犯紧随其后。二人在郈邑人的目送下离开,他们每走一步,他们身后的门就被关上。

走到最后一道门时,郈人突然将二人拦下。大声嚷道:“你们身穿叔孙氏的皮甲出逃,万一有司追究下来,我们担不起责任。”

驷赤没好气的说道:“叔孙氏的皮甲都有标记,怎么可能拿走?”

众人不信,死拉硬拽就是不让他们走。

无奈,着急逃命的侯犯只得把驷赤留下,让他跟郈邑人一同点清叔孙氏的皮甲,这才顺利脱身。驷赤表面装作万分不舍,其实求之不得。

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侯犯乖乖离开,郈邑重归安宁。

驷赤之所以能不辱使命,要诀在于,他巧妙的偷换概念制造侯犯和郈邑人的矛盾,离间二者,从而逼迫侯犯远走。擒贼先擒王,侯犯一走,郈邑便群龙无首,不攻自破。

驷赤对侯犯说,投靠齐国才能保住郈邑。转头却对郈邑人说,侯犯已和齐国人达成共识,要将郈邑人迁居齐国。这两者虽然都是借助齐国的力量,本质却大相径庭。

后来,齐国人来丈量土地,驷赤却谎称齐兵来攻,经他三寸不烂之舌的挑拨,和平与战争转瞬翻转。

翻开战国的历史,纵横家如苏秦,凭借一张嘴六国封相名扬天下。张仪更是因连横合纵之计深得秦王赏识,游走在七国间,声名鹊起,上至君王将相,下至平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春秋时期,说客的能耐还来不及大放异彩,透过鲁国一斑,也能窥见他们的轮廓风貌。

随着侯犯的出走,鲁国军队进驻,郈邑又回到叔孙氏的手中。齐国使者的处境一下尴尬起来,只得返回齐国请示国君的意思。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齐景公也不好坚持己见。侯犯已经离开鲁国,他做的决策显然已不能作数。最后,齐景公只得命人将郈邑的地图籍册送还鲁国。

叔孙州仇感激不尽,亲自前往齐国,带上厚礼答谢齐侯。

这么来看,鲁国倒向齐国,多少跟齐景公送还叔孙氏的这份“人情”脱不了干系。身为“三桓”之一,叔孙氏对鲁国外交有非同一般的话语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