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32章 内外合力(4)

第32章 内外合力(4)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从这个角度看,赵鞅得罪卫国的罪责可以减轻。毕竟,乐祁一事上,赵鞅态度友好,极力斡旋,他跟宋国没有心结。对鲁、对郑亦如是。

所以,赵鞅也是个倒霉蛋。智跞口口声声说是赵鞅惹下的祸端理应由他摆平,难道公室无过?智跞无罪?现在变成是晋国公室招惹来的诸侯联军也要由他对付,这是无辜累罪,他的错不应延伸到此。

无奈,历史的戏剧性和生活的意外同样吊诡,无论你是帝王将军或是平民庶人。有些事情一开头是你负责,后来一系列的衍生品你也脱不了干系,责任一旦背负,必须到事情了结才能结束。

幸好,河有两岸,事有两面。这也意味着,如果赵鞅能够平息这场变乱(虽然在智跞看来是他的份内事),仍能收获价值不菲的副产品——通过组织战事,统军作战,赵鞅得到锻炼并且收获威望。

从前,赵鞅大都从事治理内政,整顿吏治刑狱等职事,很少在战场上崭露头角。

似乎从赵衰开始,赵氏家族在军事上的建树一直十分有限。估计跟赵衰对子女谆谆教诲,务要谦退让贤,切记明哲保身有关。

赵盾是个异数。他虽灼热如夏日骄阳,也只是在处决政敌时心狠手辣,而非战场上擒敌杀将勇猛过人。相反,他挑起的战事倒是引来了一系列对晋国十分不利的外交后果。

经历“下宫之难”的赵武,无论朝堂执政,还是治家教子,仿佛复刻了赵衰时代的“无为而治”,甚至,他比赵衰走得更远,更保守。当然,他选择这么做,跟他身上烙印的家族惨案息息相关。这种影响从赵成过渡到赵鞅时,忽然断了线。

这跟赵鞅与生俱来的性格有关,更与时代的脉搏跳动休戚相关。春秋末年,以卿族强族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兴起,要想不被淘汰,必须顺应潮流,锐意进取。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赵鞅此时面临的处境不禁让我想起《亨利亚当斯的教育》一书中作者父亲在英国的遭遇。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代表北方资产阶级的林*肯就任总统后不久,南方奴隶主突然发动偷袭。北方本以为双方的分歧会以谈判的方式解决,没有预料到兵戎相见,准备不足,南方抢得先机,节节逼进。

就在此时,作者的父亲去往英国赴任,担任美国驻英国大使。去到英国,自然要同英国的上流社会进行交流。英国人很傲慢,他们公开表示不承认林*肯政府,更不承认美国驻英大*使的合法性。

于是,这位新上任的大使只得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居所。他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继续尴尬的待着,二是找个理由打道回府。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选择留下。

很快,北方强大的生产力提供的经济能量以及符合潮流的生产关系引导人心倒向北方,南方开始节节败退。

最后,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

英国一直支持南方政权,并为之输送武器制造军舰。现在北方胜利,南方政权则被定义为反政府组织,英国必须为自己的投注错误付出代价——美国驻英大使对其开出巨额索赔清单。

最终,这位大使因为此事蜚声政坛,之后还被提名所在党派的总统侯远人。

如果没有忍住当时的屈辱,何来后来雄厚的政治资本?

看到此,可以大胆展望,假如赵鞅能把这场搅动整个晋国,波及中原诸侯国的乱局平息,或许他也可以像那位驻外大使一样,熬过漫漫长夜,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当然,此时这个预想还太遥远,他必须把战役一场一场的打下来。

摆在他面前的,还有数年的战火要直视。一切才刚刚开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