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23章 霸相初露(3)

第23章 霸相初露(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一年吴国偷袭齐国不成,被齐国在海上击退,吴王为此耿耿于怀。打定主意一定要报失利之仇,并且已经知会鲁国到时要率兵助战。

此次又派人重申前令,可见吴国伐齐之心十分迫切,已到了急不可耐的程度。

如果说之前鲁国只是迫于吴国的催逼不得不答应出战,此时的鲁国则是求之不得。首先因为有胜齐的战果在前,战胜了对齐的畏惧。再者,既然凭借自己的力量都能跟齐国一决胜负,加上势头正盛的吴国,何愁对付不了齐国?

吴国虽霸道无礼,过去数年齐国对鲁国又何尝不是?欺凌侵占,动辄讨伐,威逼压迫,鲁国正好可以借助吴国之力把旧恨新愁都清算一遍。

趁着天时人和的大好时机,吴国再次开始北伐之旅。不同于前次的偷偷摸摸,此次是光明正大的挥师北上。吴王夫差亲率倾国之兵共计十万,连同越国赞助的三千军士,从姑苏城出发,浩浩荡荡往齐国进发。

大军经过邗城,通过邗沟,辗转淮河至鲁国境内,与鲁军会合后逆汶水而上。吴鲁联军先是攻克博地(今泰安市南旧县村),接着又拿下嬴地(今莱芜市西北)。联军一路向北,齐国都城临淄遥遥在望。

与此同时,齐国的情报机构也已知悉联军的动向,屯兵汶上,以逸待劳。

很快,双方在艾陵遭遇,大战一触即发。

既是有备而来,审视双方的对战阵容就十分必要。

齐国:

主帅:国书

中军将领:国书(中军主将)、公孙夏、公孙挥、田书、田逆。

上军将领:高无丕(上军主将)、东郭书。

下军将领:宗楼(下军主将)、闾丘明。

兵力:革车一千多乘,兵力十万有余。

吴军:

主帅:吴王夫差

副帅:伯嚭

上军统帅:胥门巢

中军统帅:吴王夫差

下军统帅:王子姑曹(夫差之子)

右军统帅:展如

随军将领:越国诸稽郢、鲁国叔孙州仇(叔孙氏宗主)。

兵力:吴国步兵十万,越国步兵三千,鲁国兵力不详(应该跟越国差不多),联军加起来十万出头。

从双方的兵力投放来看,人数相当;从将帅分布来看,齐国的三大家族——田氏、国氏、高氏都有参战且都担任统帅,尤其是国氏、高氏。至于吴国,历来都是吴王亲率,身先士卒,这一次也不例外。

只是,从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篡位之后一直相伴吴王左右、为吴国筹谋画策殚精竭虑的伍子胥为何不见踪影?这个疑问暂时保留,待下回分解。

再看双方的排兵布阵,吴国跟齐国最大的区别在于:齐国是传统的兵分三股,中军为主,上、下军为辅;吴国的兵力则被分为四部分,多了个右军——这样的兵力分配,在春秋时期是第一次见,到底是好是坏,战事结束再来评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