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乾坤已定 > 第1章 赵氏少主(1)

第1章 赵氏少主(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古代的蹴鞠跟现代足球完全不是一回事,并非平民游戏,也非竞技运动,而是上层人士取乐的方式之一。

蹴鞠外由皮革制成,内裹米糠,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现代足球的球门需要单独准备。彼球门不同此球门,先摆上两根三丈高的杆子,把一个网套在两根杆子上,中间有个约一尺宽的洞,就是球门。球要踢到这里才算进球,古代也称“风流眼”。

跟现代足球一样,也是两组对阵,只是人数、规则都不同。以球门为界,两队分列左右,每队12人,穿两种颜色的衣服,方便场上识别。至于踢的位置,由“球头”、“跷球”、“正挟”“头挟”组成,类比现代足球的后卫、前锋、中场等等。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位置是固定的。

比赛开始,左队先开球,传球顺序也是固定的。“球头”、“跷球”、“正挟”、“头挟”依次触球,颠球数次后,球先给到副队长,然后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射过“风流眼”。如果过,则左队赢,球到右队后,右队依葫芦画瓢。若是不过,球落地了,则左队输,球给到右队组织进攻。

整个比赛过程中,只能用脚颠球、踢球,手不准碰,而且也不准落地。比赛胜负由结束时过球数目多少来定,至于时间,以双方约定为准。

“走,换衫上场。”韩虎前脚一走,韩庚开始招呼人去换衣服,准备入场比赛。

很快,红、黄两队共24人服装整齐的来到一片空地,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红队队长是赵毋恤,副队长是韩虎,魏驹是黄队的队长,副队长是他堂兄魏骆。为了避免扭伤,先是甩胳膊、扭头、转腰、压腿等热身运动。热身完毕,红、黄两队分列“球门”左右两侧。

随着一声笛响,接着是击鼓三声,由红队负责开球。

第一棒到第五棒都很顺利,到了第六棒,球员的脚有些打滑,球差点落地,幸好已经传到第七棒,有惊无险。接下来第八到第十都没问题,球很快来到红队副队长韩虎的脚下。

韩虎颠了一下,准备传给赵毋恤。谁知力道太小,够不着赵毋恤的位置,他急忙伸右脚补了一下。谁知身体平衡没掌握好,一个劈叉,人坐倒在地,球不用说,落在地上转溜溜。

赵毋恤欲眼望穿,苦等球来,谁知竟是一场空。皮球在地上翻滚,只能望球兴叹。本想抱怨几句,看到坐在地上的韩虎,忍不住爆笑出声。

此时的韩虎,横卧在地,五官扭曲,表面狰狞,右手揉着右腿跟,口中连连“哎哟”,哀叫声不绝。很明显,倒地一瞬间拉伤了。

“怎么样?老胳膊老腿还能动吗?”看着眼泪在眼眶打转的韩虎,赵毋恤打趣道。

“晚辈还不是为了给叔叔传个好球?若是随便敷衍,也不至于受伤。”韩虎十分委屈,眉头皱成一团,像个小老头。

众人都围过来,赵毋恤拉住韩虎的左手,魏驹拉右手,把韩虎扶起来。

“怎么样?先试着走几步看看。若是不行,换个人来,你一边歇去。”赵毋恤说道。

韩庚没有加入比赛,只在一旁观望,此时也来到儿子身边察看情况。

“没事,只是突然前伸,腿没适应过来。”韩虎摇摇头。毕竟是年轻小伙,走几步揉一揉,马上又生龙活虎。

比赛继续,由黄队开球。

球在第一棒到第二棒已经跌跌撞撞,第二棒开始更是险象环生。红队正因失利懊恼,巴不得黄队早早失球。一伙人隔着球门喝倒彩,嘘声一片。谁知过了第三棒,如有神助,传球变稳,一直到副队长魏骆脚下。此时的魏驹,翘首以盼来球,如思夫的女子,渴望之情溢于眼角。

魏骆往右颠球,魏驹离他太近,他用手示意让他保持距离,魏驹往后退了两步。谁知这次力道也太小,魏驹够不着,眼看球要落地,魏骆也急着去接。兄弟俩都往球的落点去,只听“嘭”的一声,两颗脑袋撞到一起,接着两人分别倒地,各自抚着额头,嗷嗷直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