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频小说 >官居一品 > 第八零七章 审讯(上)

第八零七章 审讯(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官居一品第八零七章 审讯(上)

通州驿,寒风呼啸。

从淮安到北京,一千五百里路程,沈默只用了五天时间便跑完,也终于到了极限。虽然京城就在眼前,他却歇在了通州的驿站之中。

什么也不管,先昏天黑地睡了一觉,醒来时,已是次日的晌午了,虽仍旧浑身酸胀,但至少精神好了很多。盘腿坐在热炕上,一边喝着金黄的小米稀饭,一面听连夜赶来的余寅,汇报京里的情况。

这几个月大人不在京,倒是错过了连场的好戏。余寅小声道:宫里宫外打得不可开交,先是左都御史王廷相,上书请宫中交出在六科廊行凶的中官,被皇帝以证据不足驳回;然后,礼科左给事中王治又偕御史王好问,提请核内府诸监局岁费,又被内承运库太监崔敏跪请止之,后在二王的坚持之下,皇帝只准核嘉靖四十一年以后部分,但仍查出宦官贪污账不少,二王请严惩,但皇上以内外有别为由,命慎刑司处置,不经外廷。

见皇帝对阉寺几多袒护,科道言官沸反盈天,六部九卿亦多有微词,至此,科道不再将皇帝和阉寺区别对待,对所下中旨一概封还,不予颁布想到这几个月宫里宫外的大乱斗,余寅不禁倒吸冷气道:结果,宫里派吕用等数人掌管禁军四卫,被兵科谏止派吕祥守备太和山,被欧阳一敬谏止太监们在京城新开的皇店私店,也被新任巡城御史李学道,以违反宪令为由,率兵马司悉数查封太监们怀恨在心,竟以皇帝召见为由,把李学道骗进宫里聚殴,抬出来时,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还有这等事沈默微微吃惊道:我倒没听说。

这是七天前的事,大人可能忙着赶路,一时没有关注。余寅道:言官们忍无可忍,竟又敲响了登闻鼓,几百人到午门外死谏,还有被抬着去的,大有壮士去兮不复还的架势

宫里呢沈默微微皱眉,不禁为那个优柔寡断的皇帝担心起来,这种情况肯定很让他伤神吧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隆庆对沈默真情以待,沈默也不自觉为他着想起来。

太监们也在御前跪了一地,哭求皇帝为他们做主,皇帝也是没了主意,便召见内阁问计,余寅道:但徐阁老的态度十分含混,但那个意思要皇上秉公其实皇帝的意思,是让徐阁老出面,把言官劝回去,结果徐阁老还是向着言官的,皇帝十分失望。太监们从来不占理,何况对手是正义的化身,科道言官呢,所以只有拉偏架才能保住前者,而徐阶想要打太极,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呢沈默轻声问道。

最后迫不得己,皇上处罚了几个打人的太监,将其论戍有差,虽然远没满足言官的要求,但也算是给他们出了口气。余寅缓缓道:徐阁老这才出去,把宫外跪着的言官都劝回去。说着叹口气道:要学生说,徐阶真是有些糊涂了,一味的袒护那些言官,这样下去,和皇上的裂痕会越来越大的。

徐阁老是有苦难言啊,沈默压低声音道:有些事情,你在宫外,并不知晓,自从高拱去后,皇帝对其眷恋之情,不减反增,经常会让人传他入宫说话,待宫人回禀,高阁老已经致仕后,他就会十分消沉,经常落泪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朕的忠臣然后问左右:能不能把他请回来太监因为彻底恼了徐阁老,便答道:只怕有人不答应皇帝听后沉默许久,方叹一声道:果是如此,这皇帝当着还有什么味

对于这段秘辛,余寅还真是首次听说,闻言不由悚然点头道:这样的话,徐阁老确实别无选择只能依靠言官了。

这也只是宫里的传闻而已,无法验证真假沈默看一眼余寅,淡淡道:但现在看徐阁老的反应,似乎是八九不离十了。

我要是徐阁老,也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余寅目光闪动道:只是这样一来,和皇上的裂痕就会愈深,不知徐阁老是怎么想的。

不要替别人操心了,沈默摇摇头道:还是说说自己的事儿吧。

是余寅本就不是个多话的,闻言立刻回到正题道:胡大帅的事情,已经基本查清,虽然胡大帅已经下野三年,但都察院的一些人,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追查,顿一顿道:而且,现在的左都御史王廷相,是王本固的本家兄弟

王廷相王本固沈默的眉头紧紧皱起,这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清流名臣,其权势倒在其次,最棘手的是,他们占据道德的高度,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使对手带上奸邪的烙印。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去动这些茅坑里的石头。

是,王廷相虽然刚刚当上左都御史,但他在都察院的时间最长,能量最大,一直把暗中调查胡大帅的事情,掩盖的很好。余寅又将详情道来:具体负责这件事的,是负责严世蕃案的佥都御史万伦,此人三年来,一直在江西徽州等地辗转,名为核实严世蕃罗龙文等人之罪名,其实是为了找出办胡大帅的铁证从浙江转任江西的王本固,为了避嫌,虽然没有主动过问此事,但出人出力,十分尽心,其意昭然若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